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改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手段替换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反思与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兴趣,尤其是小学语文,很多知识学习起来都比较枯燥乏味,更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而我自己采用的有创设悬念、游戏导入、谈话导入、猜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和直接导入等方法。每节课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既能抓住学生心弦,又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不甘服输,因此在每一节教学中我都会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成语接龙、小组比赛、火车接龙、词语接龙、律动小游戏等,这些活动既能充分满足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求,激起他们比、追、赶、超的欲望,又能使他们坚持最佳状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三)丰富多彩的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兴趣。
每一个人都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抓住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从而让学生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更努力去学习。获得成功的学生都可获得不一样的随机奖品。(如:电子喜报、小印章、学习用品、小零食等)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我的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我的主体作用。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我角色,由课堂主演变为课堂导演,由课堂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如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本事。需要注意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不等于放任学生不管,教师只是由课堂控制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要起到点拨、启发、引导、监督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其中多媒体因具有直观性强、传输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而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但纵观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情景却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教师罔顾新课程改革,完全将多媒体弃之不用,仍以自我讲授为主;二是部分教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甚至满堂灌;三是部分教师所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过于华丽,有喧宾夺主之嫌。那么,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有机融入语文课堂,使其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把握好文字、图片、视频的比例,避免学生眼花缭乱,将注意力集中于图片、视频本身,忽略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整堂课都不使用,应在学生兴趣减小、思维受阻时及时切入,调动学生的进取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再次,教师应根据教学资料,选用多媒体,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有的只需要教师讲解即可,这样教学的效果可能更好。总而言之,教学中应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小学语文既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课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更高的教学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