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组进行课例研讨
说课现场
著名学者杜兰特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积极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较往年相比,202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试题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学生普遍成绩不理想。于是,我们五位语文老师仔细分析了语文中招考试卷,寻找教学上的薄弱点进行反思,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现代文阅读板块:学生读不懂文本内容,读不懂问题要求,答非所问。为了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让阅读教学有效、高效,由此,我们确立了一个课题——《初中语文教学议论文群文阅读实践研究》。
在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要求里写道:“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根据这些要求,我试着设计了第一个议论文群文阅读教学课例——《提要钩玄,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
记得当时教研时,语文组老师看到这个题目,不约而同地问:什么是提要钩玄?我解释后,大家就开始讨论这个课例标题是否合适,最后达成共识:授课对象是学生,学生又是初学议论文,完全没有必要标新立异,故弄玄虚,不如直接改成《把握议论文中心论点》,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接着,我们又讨论了“学习目标”的设定。最初的学习目标为:“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观点。2.圈点勾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思考判断、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我觉得我的语言已经很精炼、无可挑剔了。而我们语文组老师又提出了异议:出示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本节课需要做什么,有必要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思考判断、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吗?有疑问就一定是有不妥,大家毫无保留,各抒己见,最后确定为:“1.阅读文本,整体感知内容。2.圈点勾画,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过程的每一步,我们都这样进行探讨,然后形成定案。这样的课题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相关论文也没读过,只有凭着自己的理解去摸索、去判断、去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但是我们有探究的精神,我们怎么会怕有什么不会做?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4月初,我们去新时代中学去培训,有幸作为三初中语文学科代表,挑一节课进行10分钟的课例展示,我自信地展示了我们五个人推敲了再斟酌的这个课例。本以为没什么问题了,谁知道,经过给我们培训的开封市初中语文教研员高冉老师的点评才知道,我们连议论文群文阅读的概念都没有弄明白,但是她也给了我们以鼓励:“选‘群文阅读’这个课例来给大家展示,勇气可嘉;教学结构采取学习活动形式呈现也很新颖!”高老师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教学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有四个学习活动,前三个学习活动,分别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学以致用、概括中心论点,这三个学习活动有什么不一样吗?第四个学习活动为“能力提升”,内容为“多文本对比阅读”,前三个学习活动没有能力方面的提升吗?高老师轻描淡写的评课,却一针见血,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不是把几篇文章简单的拉到一起,进行组合式阅读,也不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组合起来的文章进行一番浏览。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议题,有需要的将一组文章引进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有效阅读,从而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
经过高老师的指导,以及我的反思,还有同组老师的再次议课,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这节课的学习对象是初学议论文的学生,开始就进行群文阅读练习,必定会事倍功半。最终,我将学习活动改为了两个,一是单篇文章学习:区分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二是多文本对比阅读,概括每篇文章的观点,比较其异同。经过多次修改,终于形成定案,这个时候,我也豁然开朗了!
虽然只是一个议论文群文阅读课例,却让我耗费了两周的时间:上课内容的确定、教案的设计、学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多次教研、修改教学设计等,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却收获了很多。
就这样,我在摸索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如今,一步步走来,总算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议论文群文阅读教学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也积攒了一些教育科学课题上的成果。
都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会成为难得的“人师”,我也一直相信: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图\文 登封市直属第三初级中学 赵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