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即约束,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兴趣与爱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势利导的施加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放任,任其发展。
小刘同学是一名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同学,思维敏捷,常常上课心不在焉,但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却总能第一时间找到问题的关键,解决问题。可是令我苦恼的是,最近他学习状态很糟糕,对要学习的知识提不起兴趣,总是在上课的时候画着些什么。如果我当下去把他的本子收了,以他的个性必然要瞬间爆发,到时课堂便无法有序进行。于是,在孩子们读书的时候我悄悄的走到他的面前,看着他的“杰作”我夸赞到:“你画的真好,能给我解释一下你都画了些什么吗?”小刘同学兴致来了,夸夸其谈道;“这是宇宙飞船....”听完了他的解释,看着他得意洋洋的样子,我趁机说:“能给我画一棵神奇的树吗?这棵树上结了各种水果,例如apple,banana,pear,strawberry.....”他爽快的答应了,并且按我的要求画了各种水果,对自己的画作津津乐道,还用英语说出了这些水果的名字。到这里我的目的达到了,我用自己的方法“束缚”了孩子的画作,不放任孩子当下的状态持续。并且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兴趣与爱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势利导的施加教育。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具有主观意志,学生接受知识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当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时,作为教师应该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
最后,学生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的弊端,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材施教。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不成熟,我们要理解学生身上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作为老师,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文 卢店办中心小学东校区 郑梦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