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做事认真努力,不到最后关头从不放弃,她的这种精神曾经感动了我,也使她赢得了阵阵掌声。在一次餐前准备时,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玩“轮流打节奏”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都来当领头人,小朋友都要向他学习,谁学的好就会被这个小朋友选中,继续当领头人。游戏一直继续到开饭,小朋友们还乐在其中。但因为开饭的时间到了,游戏也被迫停止了。我们谁都没有发现文静小小的情绪,时间也随之到了第二天的早上。和往常一样我们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当文静来时妈妈走到了我们的旁边,妈妈说:“杨老师,我要给你提个建议,以后活动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文静昨天晚上哭了一晚上,说她的好朋友都是骗子,每个好朋友上台表演完了都不选她。她连一次游戏都没玩。”
分析:
听了妈妈的阐述,我大概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首先,孩子的爱较真儿、执着的性格决定了她不论事情的大小都要去做一做的特点。这一次游戏她没有尝试,形成了心理上的失落感。孩子的自尊心过于强大;其次,家长没有形成科学的育儿观。文静妈妈不但没有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对幼儿进行有效地心理干预和疏导,反而受幼儿情绪的干扰,认为是老师处事不公。
解决策略:
首先,改变家长的育儿观,教给家长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最初都是指向家庭的,所以需要孩子有变化,率先要有母亲父亲的变化。首先,对妈妈来说,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是成长中的问题,越想解决问题越是陷入麻烦,解决问题的行为构成问题本身。所以要学会为自己和孩子减压的艺术。一方面,放下自己的焦虑,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有意减少或者忽视孩子“较真”的地方。另一方面,家长要把眼光放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加以鼓励和赞扬,这样把孩子的注意力也引导到正确的行为上,用好的行为替代不适合的行为,不适合的行为因为得不到关注,就会慢慢消退。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到大都明白她的优点在那里,让她明白,不管她怎么表现、表不表现,家长都喜欢,爱她,她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家长的作用不是矫正孩子出现的一个个所谓的行为和思维问题,而是,从小要鼓励他们信任自己,喜欢自己,这会使孩子更容易度过日后的困境,不容易发展成自我矛盾、自我冲突的人格。
其次,在幼儿园里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心理专家指出:“爱较真”其实是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这是成长路上的重要环节,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幼儿阶段的较真其实是一种竞争意识的体现,这种竞争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孩子的竞争行为具有非常积极的一面,可以锻炼他的创造能力,激发潜能。所以适当的竞争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导他们认识竞争的规则,遵守竞争规则。让孩子明白不一定表现了就是最好的,只要掌握本领就可以了。
文/登封市卢店直属幼儿园 杨文朋